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务台商 > 台商维权
解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发展思路
时间:2011-01-04 11:12:41  来源:台商张老师月刊  作者:黎 坚  点击:
  • 台湾商旅考察QQ群:66854273 商旅考察接待中心电话:0371-63582095

今(2010)年6月,大陆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目的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於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大陆当局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1亿4,539万人。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著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的实施有利於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准,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6月,大陆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正式印发长三角区域规划。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据规划,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区域格局。

所谓「一核九带」∶系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今後,长三角将开展一系列重大改革试验,包括对具备一定条件和较大规模的城市赋予立法权;根据大陆有关部署开展环境税试点,探索开徵物业税。区域规划对长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中,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定位是首次出现在大陆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表述上。

一、规划的整体目标

《规划》强调,长三角地区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著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准、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中国大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二、规划实施地域范围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共达21.07万平方公里。

长三角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发展体制相对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大陆地区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大陆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规划的战略定位依据

《规划》,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则是∶到2015年时,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定位是首次出现在大陆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表述上。

四、规划的预期目标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年人均GDP已达到2.4万元人民币(下同)。根据《规划》,该地区到2020年时,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准,成为名符其实的发达地区。

《规划》细化了长三角发展的预期目标,提出到2015年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 P达到82,000元(核心区10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48%(核心区50%),城镇化水准达到67%(核心区70%左右);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元(核心区13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53%(核心区55%),城镇化水准达到72%(核心区75%左右)。

五、「一核九带」的分工

《规划》的最大亮点也是最「核心」所在,就是明确了长三角的区域布局。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所谓「一核九带」区域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规划详细阐述了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试图破解长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与定位上的同质困局。

长三角区域范围被明确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後,区域规划将沪苏浙25个城市又划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其中原有的16个市为核心区,并明确了各个城市的城市功能和定位。规划并提出「泛长三角」概念,要求加强泛长三角合作,并表示长三角周边的安徽等地区具有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紧密,认为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直接辐射区。

《规划》明确建立健全泛长三角合作机制,编制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建设杭州都市圈。并提出,区域规划其实覆盖了长江流域、大沿海、泛长三角等几个大规模的国家战略发展地带范围,将整个长三角与泛长三角、中西部发展联系起来。其中沪宁线是中国大陆城市最密集的地带,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轴线,也是长三角发展的核心,而南京则是定位为向长江中上游辐射的主轴线的门户城市。

在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方面,《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上海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都市。

《规划》提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错位发展,扩大辐射半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而在2006年版本的区域规划中,上述5城被称为「副中心城市」,「显示城市地位明显提高」。同时,无论是核心区城市还是辐射区城市,均被赋予明确的定位,「各自的定位须充分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优势,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有效避免了城市间的恶性竞争。」

六、规划的保障机制

《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的《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专案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援,为促进长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七、长三角获得资源优先配置权

据国务院发改委相透露,当前长三角地区面临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著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的实施有利於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有专家指出,《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将带来长三角地区一系列的发展机遇。首先,目标明确後,高科技专案将会被优先引向这一地区,一批对世界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专案将会在长三角地区布局;第二,《规划》作为中央的重要指导思想,将会促使每一省和城市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第三,《规划》提出了国际化原则,地方根据这一原则引导和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第四,在一系列重要的发展目标确定之後,能源供给等也将会向这一地区优先配置。

八、区域内各城市的联动与发展愿景

《规划》提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架构的区域联动发展。「一核六带」被视为该区域总体布局的架构。包括长三角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的具体划分;各区域内将振兴的重点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将相应快速发展。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由上海扩大到了长三角,这一区域整体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由此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也将给长三角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另外,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准、产业结构、居民生活品质、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并不平衡。《规划》实施将有效打破这些不平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新政策将引导高科技产业向该地区加速布局,使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协调。从地区方面看,现阶段最发达的上海市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直接转移目标推向中西部地区,而不再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随著经济的发展,全面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从城乡差距方面看,苏南及浙江平原地区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乡差距缩小,也有助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一)建构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上海的战略定位就是四个中心,此一定位要求结构调整方向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金融、航运、资讯、创意、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快制造业的升级,突出发展以创新和研发为主的高端制造业。

(二)明确长三角地区范围首提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正式获批的区域规划增加了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内容,既体现了长三角的与时俱进,也显示中共中央对长三角在转型升级布局中的重视和期许。

(三)长三角跨地区行政主体的具体联动功能有待强化综观长三角区域规划如能要具体落实,亟需当局给予实质的推动措施,目前长三角仍缺少跨地区的行政主体的具体操作,需要当局大力的推动、政策的扶持以及考核指标的调整。过去大陆各地主要以G D P为指标,今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建立新的考核指标。

九、结语

近几年来,大陆各地为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相继发布各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例如∶「海西区规划」,著力加强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著力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家的接轨;「重庆两江新区规划」,著力於推动重庆成为大西部经济中心,定位为与天津新区及浦东新区为中国经济新的「金三角」;而长三角规划将该区发展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各地区的规划,目标与功能各异其趣,值得吾人关注并探索可能显现的商机。目前正值广大台商积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针对上述各地规划,择有利於本身企业条件的区域作为投资发展目标,才是确保台商企业永续经营的理想,也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精义所在。

(本文作者黎坚现为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专案执行委员、台商张老师)